哈啰Robotaxi藍圖更清晰了……
外灘大會用四天時間描繪了一幅人機共生的未來圖景,展現了科技如何從宏大敘事走向日常生活。如果要說這其中給速途網留下深刻印象的瞬間,哈啰首款前裝量產Robotaxi車型“HR1”(Hello Robot1)的全球首發亮相,絕對是一個值得定格的畫面。

當然,哈啰在外灘大會帶來的不僅僅是“HR1”,還正式對外發布Robotaxi戰略規劃。據悉,哈啰計劃于2026年實現量產下線,2027年部署超5萬輛Robotaxi車型。哈啰還分別與啟辰汽車、阿里云、地平線、禾賽等生態伙伴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共同推進Robotaxi技術研發、整車制造與商業化落地。
從官宣入局Robotaxi,到如今發布戰略規劃,兩個多月的時間內,哈啰Robotaxi已在湖南株洲啟動商業化試點運營,那么此次發布戰略規劃后,哈啰定下的目標將如何實現?速途網與多家媒體在外灘大會期間對哈啰集團聯合創始人、CEO楊磊進行了采訪。
做Robotaxi沒有陌生感,哈啰第一天就在思考100萬臺Robotaxi在路上
今年以來,文遠知行與小馬智行先后IPO成功,以及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期間上海正式發放首批智能網聯汽車示范運營牌照,Robotaxi的熱度也逐步走高。而對于哈啰入局Robotaxi來說,無論是媒體還是行業內最關心的問題一定是“哈啰為什么選擇在此時入局”,“現在入局晚不晚”。

“我覺得現在是一個比較好的時機”,哈啰集團聯合創始人、CEO楊磊解釋到,當下整個硬件具備開發L4的基礎,同時AI算力的成本也不斷下降,模型的進化速度也非????!艾F在是比較好、比較合適的時間點”。
速途網注意到,區別于傳統Robotaxi分模塊技術架構,哈啰Robotaxi采用端到端一體式技術架構,摒棄傳統模塊化方案中感知、預測、規劃、控制各環節割裂的局限,直接將多傳感器輸入映射為車輛控制指令,顯著提升了系統響應速度與決策一致性。
而隨著首款前裝量產Robotaxi車型的發布,哈啰也發現此前提出的聚合平臺模式有很多問題,而最核心的便是運營商與智駕基礎開發者很難建立100%的信任,進而存在很多合作上的矛盾。“行業很多玩家不讓你聚合”,楊磊介紹到,現在哈啰會走兩條路線,其一是以哈啰全棧自研的技術方案推出產品,其二則是和地平線聯合開發的L4的產品。
他判斷,最終勝出者大概率是把運營和技術都做到極致的人,而且是把運營技術、Robotaxi技術更深入的做好?!拔矣X得它和共享出行特別像,和共享單車某種程度上是一個生意”,他表示,入局Robotaxi沒有陌生感,單純從商業模式本身來看,Robotaxi和共享單車可以視為一類生意。

目前,哈啰正在積極與各地政府展開深度溝通和合作,已在湖南株洲啟動商業化試點運營,并計劃在2026年實現前裝車型的SOP量產,覆蓋超10個城市、國際首城規模落地、達到萬輛規模,2027年部署超5萬輛正向定義面向全球的Robotaxi車型。
“我們做Robotaxi第一天開始就在思考,什么時候能做到100萬臺Robotaxi在路上”,楊磊說到,我們對于在上海某個地區弄20臺車天天跑著玩沒興趣,我們在思考干到100萬臺車在路上需要多少年。在他看來,明年頭部玩家在路上跑的Robotaxi數量都應該要達到1萬臺,否則大概率在后年要掉隊,而后年可能要有5萬臺的規模。
“我們是會打仗的團隊”,哈啰要在Robotaxi上少犯錯
可以感受到哈啰在Robotaxi這筆生意上是認真的,并且有著非常明確的業務增長目標,那么,哈啰何以去實現這些計劃?相比于傳統Robotaxi玩家,哈啰又存在哪些優勢?
楊磊在采訪中直言,我們是打過仗、會打仗的團隊,不是沒經歷過激烈的商業競爭。“競爭教會我們最寶貴的經驗是要克制自己,做好自己,等待對手去犯錯,當你越想要擊敗對手,越容易犯錯,你能做的就是腳踏實地,理性務實的,把自己該做的事一點一點做好”。
過往的經驗,讓哈啰能夠更加從容地應對新行業的競爭,但在楊磊看來,哈啰在Robotaxi的優勢是比較明顯的。他談到,哈啰入局的時間點比較好,沒有歷史包袱(有的企業燒了上百億,今天全面切到端到端還需要融資),哈啰在AI和端到端技術體系成熟的階段入局,可以快速組建團隊開發。
同時,哈啰對于共享出現的理解非常深刻,運營過2000萬臺在路上跑的智能硬件,幾萬人的團隊在國內500個城市運營,同時申請牌照、寫標書、申請規范,與各地政府部門共同推進Robotaxi落地。
“愿意干苦活的公司不多了”,楊磊感嘆到,哈啰是一個出行領域有豐富經驗的公司,其他的行業玩家在出行領域并沒有太多的經驗。“我覺得我們應該有一定的把握,在這件事當中成為名列前茅的玩家”。
如果說Robotaxi如今還處于技術的階段,那么長期來看,運營將是行業的難點,而這正是哈啰擅長的。
楊磊在采訪中舉了一個例子,當有10萬、100萬臺車在路上的時候,每天如果可以將車內空調時間開啟時間減少20%,一年就可以省出極高的費用。而哈啰希望用一種新的AI模型,從現在車子一啟動空調就打開,變為沒有乘客的時候空調可以停下來,這樣或許可以降低40%-50%。
哈啰之所以思考節省電費,還是源于此前在小哈換電上積累的經驗。楊磊直言,長期都是靠技術來摳細節,精細化運營能力決定了毛利與凈利,盡管短期來看智駕技術是難點,但兩到三年就會平權掉。
寫在最后
相比于幾個月前速途網采訪哈啰Robotaxi業務首席科學家,此次與哈啰集團聯合創始人、CEO楊磊的對話更加貼近商業,也讓速途網更加看清哈啰在Robotaxi領域的優勢以及發展藍圖。
在此次采訪中,速途網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哈啰天生就是為了商業化的,天生就是為了規?;?。商業化與規模化是Robotaxi玩家永遠不能回避的“靈魂拷問”,就目前來看,哈啰或許具備將Robotaxi“遍地開花”的能力,但這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