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文小言首屆AI創想大賽總決賽在百度科技園正式落下帷幕。來自全國200余所高校的千余名學生,在過去兩個月中以創意和智慧為筆,描繪出AI應用的新圖景。

最終,來自大連海事大學朱燁與大連理工大學耿博遠的《會拍AI》摘得桂冠,天津大學李仙琳和王書玨的《喵汪次元》、清華大學曹潤民與西安交通大學韓澤的《Be Beauty》分獲亞軍和季軍。
這不僅是一場比賽的落幕,更是一種新的校企合作模式和AI普惠愿景的生動注腳。
從「口袋攝影師」到「美妝教練」:Z世代眼中的AI原生應用
細細品味決賽前三名的作品,能夠看到一個清晰的共性:他們沒有宏大的敘事,卻都基于對于場景的洞察,精準地切中了當代年輕人在特定場景下的“痛點”與“癢點”,并試圖用AI提供一種超越傳統工具的、兼具功能性與情感價值的解決方案。

其中獲得冠軍的作品——《會拍AI》,是一個旨在讓每個人都擁有“口袋攝影師”的智能拍照應用。這個創意的起點,源于一個極其普遍的社交窘境:獨自旅行想拍一張完美的打卡照,或朋友聚會想拍集體合影,是麻煩路人,還是舉著自拍桿反復嘗試?前者可能因“社恐”而難以啟齒,后者則往往構圖糟糕。

《會拍AI》的核心,并非簡單地做一個遠程快門。它構建了一個完整的“AI攝影師”交互體驗。用戶將手機固定好后,AI會通過實時語音進行互動指導。通過擬人化的溝通,瞬間拉近了技術與人的距離。它不僅能提供構圖建議,還能根據場景推薦拍照姿勢,甚至在檢測到逆光等不佳光線條件時,主動引導用戶調整位置。
它解決了從“拍”到“修”的全流程痛點。在AI引導下完成連拍后,用戶可以挑選最滿意的一張,直接進行智能優化,甚至可以發送一張風格樣圖,讓AI模仿其色調與質感。此外,它還整合了“機位推薦”功能,當用戶身處熱門景點時,AI能生成圖文并茂的機位攻略,并直接調用百度地圖導航。
從技術拆解來看,《會拍AI》巧妙地整合了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AI生成與優化等多種技術,并深度融入了百度生態——以文心大模型為核心,調用百度圖像技術進行成片評分,利用短語音識別技術提升嘈雜環境下的交互準確率。它所展現的,正是一種典型的AI原生應用思維:將多種成熟的AI能力進行“編排”,創造出一個全新的、能夠提供陪伴感和情緒價值的場景解決方案,最終實現“攝影自由”。

獲得亞軍和季軍的作品深入生活場景的需求,借助AI技術,提出了他們的解決方案。來自天津大學的《喵汪次元》,精準切入了千億規模的寵物經濟。它不僅僅是一個寵物美圖工具,更是一個“一站式”的寵物IP孵化器。用戶只需上傳一張寵物照片,就能快速生成動態視頻、風格化表情包,甚至一鍵生成3D打印手辦的模型文件,并在線下單制作。它試圖打造一個圍繞寵物創意的同好社群,讓“鏟屎官”們的喜愛與創意,能夠輕松流動并變現。

而來自清華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的《Be Beauty》,則將目光投向了美妝教學領域。它深刻洞察到美妝初學者“一看就會,一畫就廢”的核心矛盾。通過AI臉部分析,它能為用戶精準推薦適合其臉型與五官的妝容。其最具突破性的一點是“AI跟練”模式:通過AR換臉技術,將教程視頻中博主的臉換成用戶自己的臉,讓用戶直觀看到每一步操作在自己臉上的效果;同時,AI還能像私人教練一樣,通過攝像頭實時判斷用戶的操作,并給出“陪伴式”的語音改進建議。它試圖將美妝學習,從一種依賴天賦和感覺的“玄學”,變成一種有確定性反饋的“科學”。
這三件作品的背后,可以看到高校創意的多樣性與前瞻性:既有面向大眾旅游生活的普惠工具,也有對寵物社群經濟的探索,更有針對個性化教育的深耕。這種多樣化,正是AI走向普惠的重要一環。
這群“Z世代”的年輕人,正在用他們的創造力,為我們揭示AI應用最具想象力的未來。
激活青年群體創造力,文小言與高校的雙向奔赴
文小言首屆AI創想大賽成功舉辦的背后,折射出兩個趨勢:AI技術的普及門檻正不斷降低,學生的創新想象力也在通過“文小言”的平臺被激活和落地。
長期以來,頂尖科技公司與高校之間的聯動,往往聚焦于金字塔尖的理論研究與精英人才招募。這種模式固然重要,卻難以將技術的普惠性滲透到更廣泛的學生群體中。
而對于身處校園的Z世代而言他們是數字時代的原住民,對AI的感知天然且直接。他們或許不關心模型有多少參數,但他們關心AI能否幫他們解決獨自旅行時拍照的尷尬,能否讓心愛的寵物擁有更生動的數字形象,能否像私人教練一樣手把手教自己化妝。大賽涌現出的作品,從生活服務到寵物經濟,再到AI健康,無一不是從這些細微但真實的需求切入。

同時,這場大賽為學生提供了進入產業一線的機會。文小言不僅提供了大模型及工具的開放能力,更將入圍作品納入其“高校創新孵化通道”,給予產品化的評估與資源支持。這意味著,學生的靈感不再停留在PPT層面,而可以基于百度的生態優勢,直接服務數億用戶。這種“從課堂到生態”的聯動,正是百度近年來強調“AI人才培養”戰略的現實映射。
這正是這場“雙向奔赴”最迷人的地方。產業界提供了強大的工具箱和明確的出口,而校園則貢獻了最鮮活的場景洞察和毫無束縛的想象力。兩者的結合,正在讓AI普惠的理念,通過這些年輕的創造者,像毛細血管一樣滲透到真實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未來AI賽事的新游戲規則:創意沖到C位
觀察近一年行業技術大賽,不難發現AI產品經理的時代到來了,以前參加 AI 比賽,你得先會配環境、啃代碼,隨著代碼能力從“必考題”變成“可選項”, 想象力和創意正在成為核心競爭力。
比賽雖然落幕,但AI創想大賽卻埋下了一顆AI應用發展的“種子”。它不僅為三支獲獎團隊提供了直通百度實習的機會,更為全國千余名參賽學子搭建了一個與AI深度互動的舞臺。更重要的是,在校企聯動的過程中,AI不再是實驗室里的抽象符號,而是學生們通過一次次創意實踐,將其嵌入生活的真實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比賽之外,文小言自身的產品也在快速演進。就在8月15日,文小言悄然上線了“放心寫”功能,攜手新華社等權威信源,通過「自動選取事實點 + 文本檢索溯源校驗」的方式。在寫作過程中實時對照信源,標注事實錯誤,并自動改寫,極大緩解了大模型“幻覺”問題。這一功能不僅契合政府、公文、專業寫作的高準確性需求,也暗示文小言在降低大模型幻覺、探索更可信AI路徑上的持續投入。同樣契合高校學子的文本寫作場景。
當AI走進校園,當年輕人有機會將靈感變為落地應用,一個更開放、可信、普惠的AI未來,正在逐漸清晰。